联都网

标题: 对联学堂预科三班毕业试卷评审帖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逝者如斯    时间: 2013-8-7 13:45
标题: 对联学堂预科三班毕业试卷评审帖
本帖最后由 逝者如斯 于 2013-8-7 14:15 编辑

成绩单

3105  54
3101  48
3103  49
3123  50
3114  49
3217  48
3223  43
3204  55

以上学员全部通过毕业考试,都可以顺利毕业。

作者: 逝者如斯    时间: 2013-8-7 13:46
本帖最后由 逝者如斯 于 2013-8-7 14:14 编辑

3105    墨少    54

一、阅读下面一副对联,并回答问题。(共20分)
第一楼边浮大白;
初三月上荡空青。
——清·洪亮吉《题第一楼》
1.试为本联的每个字标出平仄。(7分)7
第一楼边浮大白;
仄仄平平平仄仄
初三月上荡空青。
平平仄仄仄平平  

2.结合此联分析马蹄韵的特点。(4分)4
1、同一句中:音步的落脚点平仄交替;
第一/楼边/浮大/白;上联中,一,边,大。是落脚点,平仄交替
初三/月上/荡空/青。下联中,三,上,空。是落脚点,平仄交替
2、上下句中:音步的落脚点平仄相反
第一/楼边/浮大/白;
初三/月上/荡空/青。音步落脚点,一和三,边和上,大和空是落脚点,平仄相反
3.试划分此联的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。(5分)5
声律节奏:第一/楼边/浮大/白;
          初三/月上/荡空/青。
语意节奏:第一楼边/浮/大白;
          初三月上/荡/空青。


4.试分析此联语言的特点。(4分)4

清爽淡雅,自然飘逸,切地、切时、切情、切酒楼,有诗一样的韵味。
二、应对练习(每小题10分,共30分)
1.此处歌声绝==谁家笑语频7

2.杏花常结苦酸果==松子每安虚弱心6

3.矢志不移,峰高自有通天路==大才如是,海阔应多踏浪人7

三、试述对联中“对”和“联”的关系,500字以内。(共10分)7
《联律通则》第六条规定形对意联。形式对举,意义关联。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。
既要“相对”,又要“关联”。“相对”是指在词性、结构、节奏和平仄上对应对仗,属于对联的外在形式,而“关联”则属于对联的内在灵魂。
内容相关,是指上下联所表达的思想内容、语意语气相关、相扣、相联、相呼应,上下联之间有着合理的内在逻辑关系。




四、成联。请以“学联体会”为题目,创作成联。单比不得超过20字。(共10分)7
无意入此门,平仄之间开画卷,抽闲尽兴难移步
少才达彼岸,去留之际感师恩,触景生情更乱心
敲门未感神奇大==入道方知学问深
羡卿才俊,洋洋洒洒,通今博古舒灵韵
叹我囊空,木木呆呆,笨手拙心丢大人


作者: 逝者如斯    时间: 2013-8-7 13:46
本帖最后由 逝者如斯 于 2013-8-7 13:55 编辑

学号:  3101          网名:   冰暖茶/咖啡         得分:48

一、阅读下面一副对联,并回答问题。(共20分)
第一楼边浮大白;
初三月上荡空青。
——清·洪亮吉《题第一楼》
1.试为本联的每个字标出平仄。(7分)7
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仄平平
2.结合此联分析马蹄韵的特点。(4分)4
马蹄韵的特点:
①同一句中:音步的落脚点平仄交替;
上联中“一”、“边”、“大”,下联中“三”、“上”、“空”相互平仄交替
②上下句中:音步的落脚点平仄相反。
“一”与“三”、“边”与“上”、“大”与“空”平仄相反
3.试划分此联的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。(5分)5
声律节奏:
第一/楼边/浮大/白;
初三/月上/荡空/青。
语意节奏:
第一楼边/浮/大白;
初三月上/荡/空青。
4.试分析此联语言的特点。(4分)2
对仗工整、语气雄秀、场景逼真;实属绝佳妙对。

二、应对练习(每小题10分,共30分)
1.此处歌声绝
彼时雨势休
斯评:似为对而对了。6
2.杏花常结苦酸果
松柏皆为常岁青
斯评:对仗略有问题。6
3.矢志不移,峰高自有通天路
学海无际,勤奋能寻入宝门
斯评:还是有些刻意了。6

三、试述对联中“对”和“联”的关系,500字以内。(共10分)6

对联是古今中外所有的文体中唯一充满对立统一辨证思想的文体。对联,既对又联,形对神联之谓也。对联是用汉字的形、音、义构成自己词性、平仄、虚实对仗的血肉之躯;对偶是一种辞格,在历代的各种文体中,普遍地存在着。之后,在律赋、近体诗、词、曲、骈文中的对偶,要求更为严格,称之为对仗。此时的对仗,不再是辞格,而是演变成一种格律。因此,对偶——辞格,对仗——格律,对联——文体,便是科学的定位。顾名思义,对联是要成“对”的,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。另外,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,内容上也要求一致,亦即是要上下联能“联”起来,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。字数相等,词性相同,结构相应,节奏相称,平仄相谐,内容相关,是对联的本质。只有具备以上六个方面的要素,才有资格称得上是一副对联。其中,前面五个标准为“对”,后面一个标准为“联”。

四、成联。请以“学联体会”为题目,创作成联。单比不得超过20字。(共10分)
联海风清,讲述无穷故事
文坛水碧,飘来学员对声
斯评:浅。6

作者: 逝者如斯    时间: 2013-8-7 13:47
本帖最后由 逝者如斯 于 2013-8-7 13:57 编辑

学号:3103            网名:夏抹茶            得分:49

一、阅读下面一副对联,并回答问题。(共20分)
第一楼边浮大白;
初三月上荡空青。
——清·洪亮吉《题第一楼》
1.试为本联的每个字标出平仄。(7分)7
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仄平平。
2.结合此联分析马蹄韵的特点。(4分)4
同一句中,音步节奏点的平仄相互交替(一、边、大、白,三、上、空、青);
上下句中,音步节奏点的平仄上下对立(一与三、边与上、大与空、白与青)
3.试划分此联的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。(5分)5
声律节奏
第一/楼边/浮大/白;
初三/月上/荡空/青。
语意节奏
第一楼边/浮/大白;
初三月上/荡/空青。
4.试分析此联语言的特点。(4分)3
语言简明且完整,切时间、切地点、切酒楼,有画面感。
二、应对练习(每小题10分,共30分)
1.此处歌声绝
何时燕语频7
2.杏花常结苦酸果
柳叶难摇婆娑姿6
3.矢志不移,峰高自有通天路
痴心难改,笔落虚无解语花6
三、试述对联中“对”和“联”的关系,500字以内。(共10分)
对联中的“对”是指对联中的对仗和声律关系,包括对联六要素中的“字数对等、词性对品、结构对应、节律对拍、平仄对立”;对联中的“联”包括“形对意联”,是指对联的上下联之间要有联系。对与联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。对是对联的形态美,联是对联的内容和主题。6
四、成联。请以“学联体会”为题目,创作成联。单比不得超过20字。(共10分)
对联不好学;语句亦难成。
斯评:空泛。5


作者: 逝者如斯    时间: 2013-8-7 13:47
本帖最后由 逝者如斯 于 2013-8-7 13:59 编辑

学号:3123网名: 文心致远           得分:50
一、阅读下面一副对联,并回答问题。(共20分)第一楼边浮大白; 初三月上荡空青。——清·洪亮吉《题第一楼》1.试为本联的每个字标出平仄。(7分)
第一楼边浮大白; 初三月上荡空青。
仄仄平平平仄仄;平平仄仄仄平平。 7
2.结合此联分析马蹄韵的特点。(4分)“马蹄韵”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创立的对联声律对仗规则,马蹄韵规则可用一句话概括:“平平仄仄,两两交替”。因状如马蹄的节奏而得名。例如本联,第一(仄仄)楼边(平平)浮(平)大白(仄仄); 初三(平平)月上(仄仄)荡(仄)空青(平平),句中“平平仄仄,两两交替”,上下联相同的位置也“平平仄仄,两两交替”。 6
3.试划分此联的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。(5分)4
声律节奏:第一/楼边/浮大/白; 初三/月上/荡空/青。
语意节奏:第一/楼边/浮/大白; 初三/月上/荡/空青。
4.试分析此联语言的特点。(4分)4
答:本对联,联语清爽淡雅,自然飘逸,切地、切时、切情、切酒楼,有诗一样的韵味。
二、应对练习(每小题10分,共30分)
此处歌声绝
当年豪气高7
2.杏花常结苦酸果竹节不生软弱枝7
3.矢志不移,峰高自有通天路初心未改,日久方知置腹人7三、试述对联中“对”和“联”的关系,500字以内。(共10分)对联的基本章法,是又对又联。对,是对立的两个事物,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;联,是两者相互联系,相互配合,相互促进,统一起来,表达一个主题。对联的基本章法,完全合乎哲学上对立统一的规律。5四、成联。请以“学联体会”为题目,创作成联。单比不得超过20字。(共10分)
学联体会:作业难成恨学浅,素心苦练技自高。5

作者: 逝者如斯    时间: 2013-8-7 13:48
本帖最后由 逝者如斯 于 2013-8-7 14:03 编辑

3114   一只大猫    49

一、        阅读下面一副对联,并回答问题。(共20分)
第一楼边浮大白;
初三月上荡空青。
——清•洪亮吉《题第一楼》
1.试为本联的每个字标出平仄。(7分)7
第一楼边浮大白;初三月上荡空青。
二、        仄仄平平平仄仄;平平仄仄仄平平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2.结合此联分析马蹄韵的特点。(4分)3
马蹄韵(又叫马蹄格),是以马蹄行进规律为喻,对对联格律的一般规律的总结,是对联格律的最标准形式。
这种平平仄仄交替变换的联律,其句脚节奏规律和联内音节点规律状如马蹄行进之规律,
故名马蹄韵。马蹄韵包括句脚规则和句中规则。句脚规则和句中规则是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,不能割裂。句脚规则,指若干分句组成的对联一边,每个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规则
三、        
四、        第一楼边(仄仄平平)浮大白(平仄仄); 初三月上(平平仄仄)荡空青(仄平平),句中“平平仄仄,是两两交替的”这说明两两交替是马蹄韵的显著特点。  
3.试划分此联的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。(5分)4
声律节奏:第一/楼边/浮大/白; 初三/月上/荡空/青。
五、        语意节奏:第一/楼边/浮/大白; 初三/月上/荡/空青。
4.试分析此联语言的特点。(4分)2
本联语言清新自然,能让人如有亲临现场之感,逢时逢景,个人一种自然、惬意、钟灵、娟秀之美感。
二、应对练习(每小题10分,共30分)
1.此处歌声绝
六、          庭中妙影翩8

2.杏花常结苦酸果
七、          青松总有不老枝7

3.矢志不移,峰高自有通天路
八、          衷心不改,路险安拦报国门。6

三、试述对联中“对”和“联”的关系,500字以内。(共10分)6
九、        首先对仗工整,平仄协调
十、        一副标准的楹联,它最本质的特征是“对仗”。当它用口头表达时,是语言对仗,当它写出来时,是文字对仗。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?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、词性相对、平仄相拗、句法相同这四项,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,这里的字数相等,不同于英语的“单词数”相等,其实质上是“音节”相等。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
十一、        他们是相辅相成,相互协调的,对联成联缺一不可的重要因素。缺少一个因素都不能称之为对联他们各代表了对联的一个格式,一种精神,对是对联的格式,而联确实对联的一种语言灵魂的升华之美,缺少哪一样,都不能称之为好的对联,所以对和联的关系是相辅相成,相互作用的,缺一不可。

四、成联。请以“学联体会”为题目,创作成联。单比不得超过20字。(共10分)
学联体会:初心未改修联意,往事多添戚苦时。5

作者: 逝者如斯    时间: 2013-8-7 13:48
本帖最后由 逝者如斯 于 2013-8-7 14:05 编辑

学号:3217            网名:张洪欣            得分:48
以下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9999 才可浏览

一、阅读下面一副对联,并回答问题。(共20分)
第一楼边浮大白;
初三月上荡空青。
——清·洪亮吉《题第一楼》
1.试为本联的每个字标出平仄。(7分)7

第一楼边浮大白;
仄仄平平平仄仄?
  
初三月上荡空青。
平平仄仄仄平平?  
  

2.结合此联分析马蹄韵的特点。(4分)4
1.同一句中:音步的落脚点平仄交替;

第一/楼边/浮大/白;上联中:一、边、大是落脚点,平仄交替

初三/月上/荡空/青。下联中:三、上、空是落脚点,平仄交替。
2.上下句中:音步的落脚点平仄相反。

第一/楼边/浮大/白;
初三/月上/荡空/青。音步落脚点:一与三,边与上,大与空,平仄相反。

3.试划分此联的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。(5分)4
声律节奏:
第一/楼边/浮大/白;
初三/月上/荡空/青。
语意节奏:
第一/楼边/浮/大白;
初三/月上/荡/空青。

4.试分析此联语言的特点。(4分)2
此联的主要语言特点是对仗工稳,数字对数字,名词对名词,方位词对方位词,动词对动词,形容词对形容词,颜色词对颜色词;另外还有语言流畅、结构相称,节奏相应、平仄合律、内容相关、短小精悍、言简意明等特点。

二、应对练习(每小题10分,共30分)
1.此处歌声绝
  彼时舞步高7
2.杏花常结苦酸果
  甜果犹亲香艳花6
3.矢志不移,峰高自有通天路
   丹心永善,海阔长存救险人6

三、试述对联中“对”和“联”的关系,500字以内。(共10分)6
对联在形式上表现为上下联字句相等,词性相当,结构相称,节奏相应,平仄相谐和内容相关。这种既“对”又“联”的对称关系正是对联独特的形式特征。对与联的合称构成了对联。它是以对偶句为基本特征的有独立意义的文学形式,是在骈文和律诗基础上形成的,历史悠久,得天独厚。
对,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,对联要讲究对仗,词性要相对,无对不成联。再好的两句话,如果不对仗,那只能是标语口号、宣传语、表述语等。联,是指内容要有关联,否则,就会犯“隔”的错误,无联难成对。总起来说,对和联相互依存,缺一不可,对得好,联得好,才是好联。

四、成联。请以“学联体会”为题目,创作成联。单比不得超过20字。(共10分)6
追古思今,联律当存远
洒情寄志,妙言可抒长


作者: 逝者如斯    时间: 2013-8-7 13:49
本帖最后由 逝者如斯 于 2013-8-7 14:08 编辑

学号:  3223          网名:       雨晨儿     得分:43

阅读下面一副对联,并回答问题。(共20分)
第一楼边浮大白;
初三月上荡空青。——清·洪亮吉《题第一楼》1.试为本联的每个字标出平仄。(7分)7
第一楼边浮大白;
仄仄平平平仄仄
初三月上荡空青。
平平仄仄仄平平
2.结合此联分析马蹄韵的特点。(4分)3
马蹄韵的特点:①同一句中:音步的落脚点平仄交替;②上下句中:音步的落脚点平仄相反。
第一楼边浮大白;
仄仄平平平仄仄
初三月上荡空青。
平平仄仄仄平平
3.试划分此联的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。(5分)2
声律节奏:第一/楼边/浮/大白;      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初三/月上/荡/空青。
语意节奏:
第一/楼边/浮大白;
初三/月上/荡空青。
4.试分析此联语言的特点。(4分)2
此联为工对,上下联相同位置上 平仄协调的,同类的词作对语,比如上联初三对第一,上对边等,立意、遣词新颖。
应对练习(每小题10分,共30分)
此处歌声绝
三更月色寒6
2.杏花常结苦酸果
  明月冷观悲喜人6
3.矢志不移,峰高自有通天路
  大爱无疆,身富但做济世人6
三、试述对联中“对”和“联”的关系,500字以内。(共10分)6
对联六要素为:①字句对等②词性对品③结构对应④节律对拍⑤平仄对立⑥形对意联,对就是字句对等、词性对品、结构对应、节律对拍、平仄对立,字句对等是指上下联句数相等,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。词性对品是指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,词类属性相同,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;结构对应是指:上下联词语的构成、词义的配合、词序的排列、虚词的使用,以及修辞的运用,合乎规律或习惯,彼此对应平衡。节律对拍是指: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。节奏的确定,可以按声律节奏“二字而节”,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,出现单字占一节;也可以按语意节奏,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,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,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。平仄对立是指: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,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。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,各句脚依顺序连接,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,联是指不仅形式要对上,意思更要相联,否则就不是对联,形式对举,意义关联。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。
四、成联。请以“学联体会”为题目,创作成联。单比不得超过20字。(共10分)5

字词需指点
平仄待推敲


作者: 逝者如斯    时间: 2013-8-7 13:49
本帖最后由 逝者如斯 于 2013-8-7 14:11 编辑

学号:   3204         网名:       石阳一梦     得分:55
说明:本讲作业全部按古音对待,望周知。试卷满分:70分。

一、阅读下面一副对联,并回答问题。(共20分)
第一楼边浮大白;
初三月上荡空青。
——·洪亮吉《题第一楼》
1.试为本联的每个字标出平仄。(7分)7
仄仄平平平仄仄
平平仄仄仄平平

2.结合此联分析马蹄韵的特点。(4分)4
同一句中,音步的落脚点平仄交替:
第一\楼边\浮大\白;
仄仄 平平 平仄
音步的落脚点是一、边、大, 分别平仄交替。
初三\月上\荡空\青。
平平 仄仄 仄平
音步的落脚点是山、上、空、分别平仄交替。

在上下句中,音步的落脚点平仄相反:
第一/楼边/浮大/白;
初三/月上/荡空/青。
音步落脚点:一与三,边与上,大与空,平仄相反。

3.试划分此联的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。(5分)5
第一/楼边/浮大/白;
初三/月上/荡空/青。
这是声律节奏
第一楼边//大白;
初三月上//空青。
这是语意节奏

4.试分析此联语言的特点。(4分)4
此联语的特点是清爽淡雅,自然飘逸,切地、切时、切情等,有诗一样的韵味。
二、应对练习(每小题10分,共30分)
1.此处歌声绝
  何时月影长6

2.杏花常结苦酸果
   烟雨不离江汉楼7

3.矢志不移,峰高自有通天路
   精诚所至,年迈仍怀济世心
8

三、试述对联中的关系,500字以内。(共10分)7
对与联,是矛与盾的关系,但在对联中却必须既对又联。是外在的对,兼以内在的联。形式之对 ;意境而联。只对不联,指上下联或句中内部之间,所述事物互不关联,貌合神离。形似联,而意境或内容相去甚远 。对联的要求上下联双矢一的,殊途同归,表达同一主题,互相依存,彼此关联,内在制约,共同作用形成的艺术美。
律诗中的流水对,之所以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绝联,是因为其上下句一气呵成,畅而不滞,如行云流水,自然天成。如:
窗含西岭千秋雪;门泊东吴万里船!
欲穷千里目;更上一层楼。

读来自然流畅,毫无人为的刀迹斧痕,无生拉硬扯之感,有水到渠成,瓜熟蒂落之妙!
合掌,是上述对而不联的反面 。即,联之过分,联而不对。导致联意雷同重复。用俗话说,半年换成六月了!这种对仗,仅是文字形式的词性相对,而内容诗意并无相对的创意,而是人云亦云的雷同附和。从信息论的层面上而言,上下联所表达的是同一信息,同一观点,充其量不过是功能极有限的单因素而已。所谓反对,是从上联(同一事物)的另一角度(层面)去剖析,把握事物,从而揭示其本质。而正对容易导致对事物的阐述与上联重复雷同。
青山有幸埋忠骨;白铁无辜铸佞臣。
从上述一副反对联来看,反对确比正对更为高明。上下二句相反相成,相衬相应,有异有补,珠联碧合,相得益彰!

四、成联。请以学联体会为题目,创作成联。单比不得超过20字。(共10分)7
学联半月心难静;
下笔千回我自愁。






欢迎光临 联都网 (http://www.china-liandu.com.cn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