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都网

标题: 2005年4月17日,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释远    时间: 2011-12-19 22:08
标题: 2005年4月17日,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
本帖最后由 释远 于 2011-12-19 22:14 编辑

2005年4月17日,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,这天,弥勒县楹联学会宣告成立,由葛永才老师担任主席,何德强老师为副主席(现为主席)。那时的我,还没入门呢,记得我对楹联感兴趣是在2006年底,2008年才开始学写成联。

下面是何德强副会长在成立大会上的致辞:

各位领导,各位来宾,各位文学界的朋友们:

     弥勒县楹联协会,在县委的领导下,在省楹联学会的指导下,在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,在各楹联界朋友的努力下,今天正式成立了!这是弥勒县文学艺术界的大事,也是弥勒县文化事业发展中值得记住的喜事!    楹联,俗称对联或对子,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,被誉为诗中之诗。它文字简洁、对仗工整、寓意深刻、意境高远。既能叙事绘景、写意抒情,又能歌颂酬、针贬时弊。既可题于园林亭榭、寺庙祠宇。又可用于喜庆婚丧、门宅店市。可以说是“深浅皆成趣,雅俗共欣赏”。
  
      溯其渊源,最早出现的对联是由“桃符”演化面来的,而桃符被认为是产生于秦代前后,是在两块学红色的桃木板上绘上或书写“神茶”、“郁垒”二神悬挂门上,意在镇邪驱鬼,祈福纳祥。随着骈文的出现,桃符的内容也在更新,产生了两名对偶的“桃符诗句”,如五代时蜀主孟昶写的“新年余庆,佳节号长表”,可以说是最早的春联的雏形了。上千年来,对联不仅在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殿堂中占据一席之地,而且也是我国为世界文化宝库中增添的艺术瑰宝之一。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仍然长盛不衰,生机勃勃。多少文人墨客。晚年流落弥勒,直至埋骨留香的孙髯翁,所撰的大观楼长联,以其深遂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,写景状物、思今溯古、评判历史、启迪后人,被楹联界推为中国的联圣。

      而作为联圣的第二故乡弥勒,虽有人正撰作楹联,但寥若晨星。近年有肖鹏、何德强、黄光平等人惨淡经营,但仍无大的建树,而与我们毗邻的宜良县却已连续举办新春征联活动20多年了,这个活动推动了该县楹联创作的蓬勃开展,又引来了一大批爱好者,与之相比,弥勒县已远远落后于他们了,我们更应该奋起直追了。我是1992年见到《岩泉》报征联的,从此我几乎没有停止过,年年参与。交往多了,我们也曾议论过两家联合征联,但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实现。直到2004年两县文联才首次合作,当时参赛人员较少,获奖人也不多,但去年开了头,今年就有18人参赛,应征联达223副,而且首次有二人获一等奖。这无疑大大地激发了我县楹联爱好者的积极性,同时也是促成我县成立楹联协会的原因之一。

      当然,弥勒县楹联协会刚刚成立,还是一棵幼苗,还需要各级领导、各位来宾、特别是省楹联学会的专家、宜良县楹联朋友们的支持、关心和帮助、我们也有决心,团结、发挥协会和会员的作用,不断努力,把弥勒县的楹联创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面,最后让我们用一副对联来共勉:

  盛世逢春,老树新枝齐绽蕊
  雄鸡报晓,文坛联界共推舟。


作者: 金筑子    时间: 2012-3-4 07:28
释远年轻有为。
作者: 蔡慕熙    时间: 2012-3-25 13:09
云南滴,




欢迎光临 联都网 (http://www.china-liandu.com.cn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