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都网

标题: 2010年竹西作业(1)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2-26 18:37
标题: 2010年竹西作业(1)
先赏读几则书院联


《阳明书院》
书院此开先,合全黔学校如林,仰溯龙岗崇正脉;
贤关今在望,看四壁云山挂彩,旧题鸿笔振斯文。

阳明书院是以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而得名,王曾筑室阳明洞中,史称阳明先生。
上联盛赞阳明书院是全黔学校所“仰溯”和崇敬的“正脉”;
下联紧承上联,因书院之建,而“贤关”“在望”,(贤关指进入仕途的门径),喜看云山皆挂彩,更让人相信,阳明之“鸿笔”足以振“斯文”。
全联紧切其地其人其事。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2-26 18:49
《东坡书院》
西蜀遥遥怀往哲,前有太白,后有升庵,与先生宦迹才名,同悲沦落;
南荒处处访游踪,一年丰湖,两年琼岛,讵今日天涯海角,又此追陪。

升庵:明代文学家杨慎。
这联上从东坡的出生地西蜀,而拉两人作衬,下写起宦海生涯。整联以情驭笔,感慨万千。
这两书院,都是以人名命名,但可以看出写法的不同,后一联已侧重其人,就切而言,上一联更切“书院”。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2-26 18:52
吴大澂题《广雅书院》

同学尽知名士,不远数千里而来,讲贯切磋,实为两粤英才渊薮;
置身作何等人?愿闻二三子之志,文章勋业,须用六经根柢功夫。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2-26 19:06
《培英书院》
满院萃英流,看笏山毓秀,瀑水扬清,四围虎踞龙蟠,都足壮文章胆气;
群书观卓荦,想鹿洞前徽,鹅湖往哲,一派韩潮苏海,共襄成洙泗心源。

这联是典型的书院题署或者相关建筑一类的写法,由四围景色入笔,以切“其地”,但是景要为主题服务,像此联一句“虎踞龙蟠”,自然地引到文章,从而切书院。此为手法之巧,取材之精,语言之功。
下联写历代著名书院,以切书院之主旨,韩潮苏海指韩愈和苏轼,最后归结“洙泗心源”,洙水泗水,孔子曾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,后即用来代指孔子及儒家,这儿引入,是因为儒学向为正宗礼门义路,很切合书院。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2-26 19:08
龙潭书院
龙潭书院,位于重庆酉阳。创建于清代。同治年间,劳崇光赴任云贵总督时,途经此院,曾撰联劝勉诸生。
黄卷青灯,结习难忘,到此地暂停使节;
墨池蔬圃,流风未泯,愿诸君远绍前型。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2-26 19:09
摩云书院
  摩云书院,位于重庆彭水。清康熙五十七年(1718),知县朱雷创建,以为全县生徒肄业之所。嘉庆年间,陶澍曾以四川乡试副考官、川东道观察身份两莅书院,撰联赠山长,勉生徒。

化雨无私,忆往岁踏雪过来,曾话春风一席;
摩云有志,愿诸生凌霄直上,毋忘灯火三更。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2-26 19:12
丹泉书院
  丹泉书院,位于重庆彭水。为清代乡村小书院。
从渝州按步而来,喜闻岩邑弦歌,真不愧祠列三贤,堂开万卷;
由山谷读书所在,守得墨池楷范,又何难诗雄四海,文冠一时。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2-26 19:12
锡珮题丹泉书院
此地是山谷旧游,愿诸生春诵夏弦,希古抗心,无愧后起;
其人乃国民分子,叨圣代育才造世,学成效用,共济时艰。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2-26 19:12
白崖书院
  白崖书院,位于重庆万县(今万州)。清代创建,后改为桑蚕学校。
此地自黄庭坚奉诏东归,南浦西山,故里早钟名士气;
相传是李太白读书遗址,锦心绣口,诸君看谁谪仙才。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2-26 19:13
先贴这些,可以自己搜索一些书院联看看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2-26 19:17
本期作业:

若竹西为一书院,坐落在青山秀水之中,请为“竹西书院”拟一联

除孤城,味道,不香外的其他人最好都写。

时间截止:3月20日
作者: 小葱    时间: 2010-2-26 20:04
做作业啦做作业啦~~~~先报个到
作者: 味道江南    时间: 2010-2-26 20:12
占位好抄楼上的~:victory:
作者: 味道江南    时间: 2010-2-26 20:13
本期作业:

若竹西为一书院,坐落在青山秀水之中,请为“竹西书院”拟一联

除孤城,味道,不香外的其他人最好都写。

时间截止:3月20日
可儿 发表于 2010-2-26 19:17


师傅,我们不要写吗??:(
作者: 宴雪孤城    时间: 2010-2-26 20:35
问师父和兄弟姐妹们好,报到报到~~
作者: 曰游四海    时间: 2010-2-26 22:50
本帖最后由 曰游四海 于 2010-3-19 01:05 编辑

占个地先~~·
郁郁乎兰哉,惯闻风雅之声,何如散尽浮香凝翠萼
篁篁者竹也,久处琅嬛之境,自可抛开枝节入青云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2-27 10:17
师傅,我们不要写吗??:(
味道江南 发表于 2010-2-26 20:13


你们三个可以不写啦,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看书,写联,形成自己的联风。家里虽然温暖,但家的天空太小~~~
作者: 南飞    时间: 2010-2-27 11:05
:lol灌水滴来了~
先隆重介绍一下竹西书院。
竹西书院,或称竹西馆,始建于公元贰零零八年,馆主可先生。坐落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西湖边(此处风景诸位可以发挥想象,略去十万字……),至今已历二载春秋,八时岁月。初,馆内管家清洁工外带看门的唯可先生兼任。然而可先生自幼饱读诗书,年界而立便已名满联都,这时建馆,四海才子才女慕名而来,纷纷要求拜倒在其石榴裙下。然而佛说:一饮一啄,自有前缘。截止至今天10点35分,能有幸位列竹西弟子者,不过寥寥几人而已。乃是:不香,孤城,小七,小梦,味道,刀客,素手,白鸽,小宝,四海(排名不分先后……)这十大弟子无一不是当时豪杰/俊彦/人才/精英……(画外音 某人[谦虚状]:咳,鸟人,有点过了,过了……)。是时竹西馆位列联都“十大杰出书院”(杜撰ing),墨香缭绕,游客不断,实不亚于天下闻名的XX书院了。
作者: 绮梦抚琴    时间: 2010-2-27 17:03
师傅,不会写
作者: 轻轻若尘    时间: 2010-2-27 23:49
本帖最后由 轻轻若尘 于 2010-2-28 00:17 编辑

来蹭课,老师辛苦!
竹西书院
种竹千竿,坐赏风清月白;
读书万卷,笑谈古往今来。

竹西书院
竹西几墨客
书里一桃源(网海一桃源)
作者: 缚苍龙    时间: 2010-2-28 14:01
本帖最后由 缚苍龙 于 2010-3-19 23:02 编辑

来蹭课,老师辛苦!

竹西书院

吾辈非鸿儒贤家,溯学海渊源,亦知文无骨不奇,居无竹不雅;
一壶共清风明月,问平生逸志,应是性唯亲于水,心唯乐于山。今

书生感慨

吾非鸿儒贤家,亦知文无骨不奇,居无竹不雅;
谁引清风明月,教此笔唯闲于水,心唯乐于山?
作者: 弱水    时间: 2010-2-28 21:19
可儿老师新年好!弱水就做在“偶遇亭”吧,恳请偶尔路过时雅正!:handshake
作者: 白鸽    时间: 2010-3-1 13:05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3-1 13:18
可儿老师新年好!弱水就做在“偶遇亭”吧,恳请偶尔路过时雅正!:handshake
弱水 发表于 2010-2-28 21:19


弱水好,想参加就发这儿来吧,免得我到处跑:)
作者: 小葱    时间: 2010-3-1 16:56
师傅,我决定还是继续做作业~~
作者: 味道江南    时间: 2010-3-2 20:42
  杭州西湖之敷文书院有朱竹垞先生集句,联云:
入则孝,出则弟,守先王之道,以待后学;
颂其诗,读其书,友天下之士,尚论古人。

崇文书院中新建仰山楼,胡书农学士集句,联云:
"闭户自精,云无心以出岫;
登高能赋,文异水而涌泉。"

奉新县冯川书院有吴邑侯鸣凤联云:
"今科又抡元,愿诸生莫存第二人想;
每月来课士,即此地可作试三场观。"
按各直省解额甚宽,又岂能人人不作第二人想;此联虽佳,出语究于理未足也。

广州城中学海堂为阮芸台先生所建,以比浙中之诂经精舍。先生自题一联云:
"公羊传经,司马记史;
白虎德论,雕龙文心。"
邓嶰筠督部廷桢集《绎山碑》字一联云:
"绎史诵经,思在古昔;
登高望远,显于今时。"
白小山学使镕联云:
"智水仁山,在此堂宇;
经神学海,发为文章。"
又成果亭抚部联云:
"学贯九流,汇此地人文法海;
秀开百粤,看群贤事业名山。"
闻亦白所制也。

广东省城粤秀书院亦人文萃集之区,道光年间,有卢生同伯、桂生文耀,同肄业其中。陈厚甫山长钟麟最器重之。为集句一联曰:
"卢橘夏熟;
桂树冬荣。"
可谓天然凑泊,未几二生并捷南宫矣。


云南府之五华书院有尹楚珍先生壮图联云:
"鱼跃鸢飞,活泼泼地;
日华云烂,纠缦缦天。"

吾闽福州府之鳌峰书院,有林青圃先生枝春联云:
"坐里门内夕而朝,教不忘就尔事;
习君子言尊以遍,学莫便近其人。"
近年吴荷屋方伯荣光新建凤池书院,联云:
"皇国需才,看凤翥鸾翔,天下士各凭造就;
仙瀛有路,伫风骞浪吸,眼中人休便徘徊。"
又孙平叔宫保联云:
"池浴文禽,从罗含梦里飞来,览德苑林翔吉羽;
冈鸣翙凤,向刘勰笔端拈出,迁乔阿阁听和声。"

李兰卿率所属十二土司,同建阳明书院,自兼掌教,分十斋二十六轩,而皆统于"实学"、"实用"二斋。叶筠潭绍本题联云:

"心学揭良知,忆当年息马投戈,顿化遐陬成泮璧;教思追大雅,欣此日横经鼓箧,共歌乐职布中和"

又别建西邕书院,以课合郡童生。筠潭题联云:
"贺水溯遗封,八千里远隶边庭,文轸至今通桂管;台山留讲席,二百年久陶元化,礼堂终古衍薪传"  
作者: 味道江南    时间: 2010-3-2 20:43
在梁章钜的联话里边拿来几个书院联,骁习骁习
作者: 弱水    时间: 2010-3-2 22:47
弱水好,想参加就发这儿来吧,免得我到处跑:)
可儿 发表于 2010-3-1 13:18


晓得了。。。。。
作者: 宴雪孤城    时间: 2010-3-2 23:36
师傅、道道辛苦了,领作业~
作者: 绮梦抚琴    时间: 2010-3-4 10:58
  杭州西湖之敷文书院有朱竹垞先生集句,联云:
入则孝,出则弟,守先王之道,以待后学;
颂其诗,读其书,友天下之士,尚论古人。

崇文书院中新建仰山楼,胡书农学士集句,联云:
"闭户自精,云无心以出岫; ...
味道江南 发表于 2010-3-2 20:42

真勤快
作者: 素手撷香    时间: 2010-3-6 00:07
报到,师父师兄师姐师弟们好~~

领作业,然后挠头去:(
作者: 小七    时间: 2010-3-7 23:22
小南子勤快,我一个字也看不下去,贼晕……
作者: 小七    时间: 2010-3-7 23:23
竹西书院
自骑鹤而来,长年耽诗里流水;
纵游鱼不定,此地即心之故乡。
作者: 小葱    时间: 2010-3-8 19:07
竹西书院
自骑鹤而来,长年耽诗里流水;
纵游鱼不定,此地即心之故乡。
小七 发表于 2010-3-7 23:23

感情倒是很到位~
作者: 素手撷香    时间: 2010-3-14 13:08
我写了五六七八个,木有一个满意的:

竹西书院1
此间灵气盘回,一馆修竹皆紫玉;
书院群贤荟萃,漫天飞絮尽文章。

竹西书院2
是湖山灵气所钟,纵观峰俱奇石,竹皆紫玉;
乃物我相融之地,时有风来问字,月作陪读。

竹西书院3
一馆峙层霄,疑吞月为珠,纳得千秋精气;
千竹擎奇笔,欲展天作纸,书成一等文章。

竹西书院4
馆起峙云霄,环看群流并纳,千仞独高,直引贤杰接踵至;
此来多领会,更知书径幽深,文林浩瀚,莫将岁月作空谈。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3-15 08:17
慈祥地巡视一番……
作者: 白鸽    时间: 2010-3-18 09:24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3-18 10:12
咳!!
都是好同志,不坚持到最后一刻不下手~~~~~
作者: 小葱    时间: 2010-3-18 18:27
师傅,最后就剩我们三个了,在比谁贴的晚~~:L
作者: 曰游四海    时间: 2010-3-18 18:31
师哥师姐们厉害啊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3-19 08:27
楼上的四海,明天晚上你替我把所有的联整理到一个帖子里,后天起我慢慢点评
想参加的懒虫们,赶紧写啦,过时不候哈
作者: 小葱    时间: 2010-3-20 09:31
给师傅上茶~~
这几天太忙了,没时间再改了55555
竹西书院
邻西湖未远. 隐幽竹而无车马,尘氛不扰,天为读书留净地
溯江左历来,先梅花后至广陵,学脉相承,复开格调领清标
作者: 味道江南    时间: 2010-3-20 11:42
算了,不憋了,弄了那么久还没一个好的{:5_140:}

1.
白石十年怀豆蔻
清莲一度羡扬州
2.
幽篁深树,已隔人境
碧月流泉,时到书窗
3.
握卷诸人,因同所好
结庐此境,为爱其幽
4.
藩篱不设,来有清风传爽籁
地步自高,邻接冰月小重山
5.
山石间清泉流转,与食竹鸾声,和成天籁
簪缨客络绎行来,将醒人文字,悟到性灵
作者: 味道江南    时间: 2010-3-20 11:54
竹西书院3
一馆峙层霄,疑吞月为珠,纳得千秋精气;
千竹擎奇笔,欲展天作纸,书成一等文章。
竹西书院
邻西湖未远. 隐幽竹而无车马,尘氛不扰,天为读书留净地
溯江左历来,先梅花后至广陵,学脉相承,复开格调领清标


{:5_100:}{:5_100:}
作者: 小葱    时间: 2010-3-20 12:31
算了,不憋了,弄了那么久还没一个好的{:5_140:}

1.
白石十年怀豆蔻
清莲一度羡扬州
2.
幽篁深树,已隔人境
碧月流泉,时到书窗
3.
握卷诸人,因同所好
结庐此境,为爱其幽
4.
藩篱不设,来有清风传爽籁 ...
味道江南 发表于 2010-3-20 11:42

不让人活了,写那么多~~
都超喜欢~~最喜欢最后一个~
作者: 素手撷香    时间: 2010-3-20 12:44
5.
山石间清泉流转,与食竹鸾声,和成天籁
簪缨客络绎行来,将醒人文字,悟到性灵

灰常喜欢这个,尤其下联
作者: 274975048    时间: 2010-3-20 14:34
春风十里
玉笋三千

十里春风常化雨,
三千玉笋自成林。

十里春风催玉笋,
一堂山水笑梅花。

卷卷风,座前修竹自成册;
朗朗月,世外箫声不过桥。

夫学须静,有佳处竹抱虚心,山怀空谷;
其妙在人,得悟时张如壁立,驰若水喧。
夫学须静,有佳处竹抱虚心,水开明鉴;
其妙在人,得悟时张如壁立,驰若云闲。

蹭课
作者: 西门大官人    时间: 2010-3-20 14:53
蹭课:lol
竹西书院
千竿翠起 万笏青流 吟哦处尚余数亩
江北遗风 竹西旧馆 谈笑间又是百年
作者: 曰游四海    时间: 2010-3-20 15:03
本帖最后由 曰游四海 于 2010-3-21 23:04 编辑

占地
西门大官人:
竹西书院
千竿翠起 万笏青流 吟哦处尚余数亩
江北遗风 竹西旧馆 谈笑间又是百年
274975048:
春风十里
玉笋三千

十里春风常化雨,
三千玉笋自成林。

十里春风催玉笋,
一堂山水笑梅花。

卷卷风,座前修竹自成册;
朗朗月,世外箫声不过桥。

夫学须静,有佳处竹抱虚心,山怀空谷;
其妙在人,得悟时张如壁立,驰若水喧。
夫学须静,有佳处竹抱虚心,水开明鉴;
其妙在人,得悟时张如壁立,驰若云闲。
味道江南:
1.
白石十年怀豆蔻
清莲一度羡扬州
2.
幽篁深树,已隔人境
碧月流泉,时到书窗
3.
握卷诸人,因同所好
结庐此境,为爱其幽
4.
藩篱不设,来有清风传爽籁
地步自高,邻接冰月小重山
5.
山石间清泉流转,与食竹鸾声,和成天籁
簪缨客络绎行来,将醒人文字,悟到性灵
竹西书院3
一馆峙层霄,疑吞月为珠,纳得千秋精气;
千竹擎奇笔,欲展天作纸,书成一等文章。
竹西书院
邻西湖未远. 隐幽竹而无车马,尘氛不扰,天为读书留净地
溯江左历来,先梅花后至广陵,学脉相承,复开格调领清标
白鸽:
竹西书院
竹翠荫书窗,一道清溪环陋室
师贤教古训,几名学子读清联
高山为笔,白水为宣,有三千翠竹为诗韵
苏子坐前,青莲坐后,待几百贤人坐学堂
素手撷香:
竹西书院1
此间灵气盘回,一馆修竹皆紫玉;
书院群贤荟萃,漫天飞絮尽文章。

竹西书院2
是湖山灵气所钟,纵观峰俱奇石,竹皆紫玉;
乃物我相融之地,时有风来问字,月作陪读。

竹西书院3
一馆峙层霄,疑吞月为珠,纳得千秋精气;
千竹擎奇笔,欲展天作纸,书成一等文章。

竹西书院4
馆起峙云霄,环看群流并纳,千仞独高,直引贤杰接踵至;
此来多领会,更知书径幽深,文林浩瀚,莫将岁月作空谈。
小七:
竹西书院
自骑鹤而来,长年耽诗里流水;
纵游鱼不定,此地即心之故乡。
缚苍龙:
竹西书院

吾辈非鸿儒贤家,溯学海渊源,亦知文无骨不奇,居无竹不雅;
一壶共清风明月,问平生逸志,应是性唯亲于水,心唯乐于山。今

书生感慨

吾非鸿儒贤家,亦知文无骨不奇,居无竹不雅;
谁引清风明月,教此笔唯闲于水,心唯乐于山?
轻轻若尘:
竹西书院
种竹千竿,坐赏风清月白;
读书万卷,笑谈古往今来。

竹西书院
竹西几墨客
书里一桃源(网海一桃源)
四海:
郁郁乎兰哉,惯闻风雅之声,何如散尽浮香凝翠萼
篁篁者竹也,久处琅嬛之境,自可抛开枝节破青云

梧桐毓竹西 良师序广陵 闹市结庐须放眼
佳木钟淮左 秀水环廊榭 清涟洗耳好读书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3-20 18:24
晕倒!一群虐待狂啊,都写那么多,我看谁写得最多的,罚在竹西看门一年
作者: 阿伤    时间: 2010-3-21 05:04
蹭课有理,唉~已不复当年心境,故所凑惨不忍睹,臭不可闻,呼呼去了

1
湖山灵气
门第书香

2
地占竹西,诗山在左,刘梦得何铭陋室
心存世事,风物格行,顾叔时不读死书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3-21 09:24
西门大官人:
竹西书院
千竿翠起 万笏青流 吟哦处尚余数亩
江北遗风 竹西旧馆 谈笑间又是百年

可儿:前两分句,一实写一虚写,颇为得法。两结句只吟哦二字 尚与书院有涉,其余都显游离,其实前两分句铺垫都不错,可惜到结句处,本可以直切书院主旨,却路到门前止步绕道。

274975048:
春风十里
玉笋三千

十里春风常化雨,
三千玉笋自成林。

十里春风催玉笋,
一堂山水笑梅花。

可儿:第一联过简。第三联下联过虚。第二联尚可。春风十里扬州路,切地,春风化雨,切书院,玉笋切院生,且寄期望与颂扬,所以联虽短,但很切。当然只能说很切,就手法与思路看,有些熟套。

卷卷风,座前修竹自成册;
朗朗月,世外箫声不过桥。

可儿:下联虽有出处,但是化用得尚有欠缺,原先题桥,故有“桥”,现在是书院,若换成和书院相关的,方是化用得恰当。其实这句用来不错,正反映书院的静谧无俗。
另说说句结构上的,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种3,7式的结构,就语感,显急促,长联中句式安排得当尚可,两分句这样用,词味盖过联味。

夫学须静,有佳处竹抱虚心,山怀空谷;
其妙在人,得悟时张如壁立,驰若水喧。
夫学须静,有佳处竹抱虚心,水开明鉴;
其妙在人,得悟时张如壁立,驰若云闲。

可儿:遣词很古雅的一联。有云:若马之驰,若水之波。形近而势远,形小而势大。势远形深者,气之府也。用水之涵宏深远来形容人学问之深,很恰当。然“喧”字又与幽与深相悖,建议换之。闲云之态,用“驰”亦不当。


味道江南:
1.
白石十年怀豆蔻
清莲一度羡扬州
可儿:豆蔻梢头二月初,是杜牧的名句,姜白石是在《扬州慢》里提到豆蔻词工,也是指的杜牧吧,惯常提到豆蔻,想到的是牧之而不是白石。李白有句:烟花三月下扬州。味道这联以诗人词人以寓扬州,但是却与书院无涉。
2.
幽篁深树,已隔人境
碧月流泉,时到书窗

可儿:含蓄凝练。雅切。不多言。

3.
握卷诸人,因同所好
结庐此境,为爱其幽

可儿:也不错
4.
藩篱不设,来有清风传爽籁
地步自高,邻接冰月小重山

可儿:写了一幽雅清静之所,但看不出是书院。

5.
山石间清泉流转,与食竹鸾声,和成天籁
簪缨客络绎行来,将醒人文字,悟到性灵

可儿:整联清雅不带一点烟火气。如此所在,吾亦向往。典型的书院署馆一类的手法,景,情结合,主旨脉络清晰。好联。

竹西书院3
一馆峙层霄,疑吞月为珠,纳得千秋精气;
千竹擎奇笔,欲展天作纸,书成一等文章。

可儿:这联手法也是由景而情,与上一联比,上一联上下比分笔写,这一联是各自由景而情,两手法异途同归。这联好在选取的景恰当,中间过渡自然,结句也顺势归结。遣词手法都很老练。

竹西书院
邻西湖未远. 隐幽竹而无车马,尘氛不扰,天为读书留净地
溯江左历来,先梅花后至广陵,学脉相承,复开格调领清标

可儿:上联中间两分句嫌费笔,无车马就是尘氛不扰之意。“先梅花后至广陵”看来不香查了资料,汗,我只知有广陵书院,尚不知有梅花书院。如此很切合书院。两结句亦很有韵致。
白鸽:
竹西书院
竹翠荫书窗,一道清溪环陋室
师贤教古训,几名学子读清联

可儿:上联不错,营造了一静谧之所。下联前分句用语纠结。后分句,仅说清联,对书院来说毕竟狭隘。

高山为笔,白水为宣,有三千翠竹为诗韵
苏子坐前,青莲坐后,待几百贤人坐学堂

可儿:思路手法都很不错。上联尚可。下联嫌其大。

素手撷香:
竹西书院1
此间灵气盘回,一馆修竹皆紫玉;
书院群贤荟萃,漫天飞絮尽文章。

可儿:直笔写书院。切,但因过实而无回味。

竹西书院2
是湖山灵气所钟,纵观峰俱奇石,竹皆紫玉;
乃物我相融之地,时有风来问字,月作陪读。

可儿:这联敛的多了,不直言书院,但问字陪读已暗喻所在。

竹西书院4
馆起峙云霄,环看群流并纳,千仞独高,直引贤杰接踵至;
此来多领会,更知书径幽深,文林浩瀚,莫将岁月作空谈。

可儿:一样是由景入手。下联回到书院,作规劝语,亦是书院正格。

小七:
竹西书院
自骑鹤而来,长年耽诗里流水;
纵游鱼不定,此地即心之故乡。

可儿:小七这联别有深情,融入了个人心境其中,此书院在小七笔下,更是心灵之所。此联思路别具。


缚苍龙:
竹西书院

吾辈非鸿儒贤家,溯学海渊源,亦知文无骨不奇,居无竹不雅;
一壶共清风明月,问平生逸志,应是性唯亲于水,心唯乐于山。今

可儿:山水即文章。志趣高雅,骨骼铮然,取周边景自然入笔,似在诠释书院何以辟地于此。去题而看,更像言志抒情联。但仍不失为好联。

书生感慨

吾非鸿儒贤家,亦知文无骨不奇,居无竹不雅;
谁引清风明月,教此笔唯闲于水,心唯乐于山?
可儿:虽只改了小小两字,但因人而转移到地,故这联倒是比上联更切。但是就单纯的联来看,上联句式表达胜于此联。另:第一分句六字全平。

轻轻若尘:
竹西书院
种竹千竿,坐赏风清月白;
读书万卷,笑谈古往今来。

可儿:亦是直笔写,简切但少韵味。

竹西书院
竹西几墨客
书里一桃源(网海一桃源)

可儿:同上。

四海:
郁郁乎兰哉,惯闻风雅之声,何如散尽浮香凝翠萼
篁篁者竹也,久处琅嬛之境,自可抛开枝节入青云

可儿:下联取竹,因为竹是书院本有。入青云一句,意味深远。很好!然上联“兰”之一说,有些凭空,由景造境,其景不能随心取,否则有拼凑之嫌。

梧桐毓竹西 良师序广陵 闹市结庐须放眼
佳木钟淮左 秀水环廊榭 清涟洗耳好读书

可儿:思路不够清晰。上联前分句取景,后句引入良师一说,脉络由暗而显,由虚而实,可。
但是下联,却两句又均从景入笔。且,闹市与所写景相悖。清涟照应到秀水,然佳木一句却无照应。
就文字功力看,四海已不比他人差,但是联的布局用语皆欠火候。

阿伤:
1
湖山灵气
门第书香

可儿:我的评语字都要超过你了。太简单啦。

2
地占竹西,诗山在左,刘梦得何铭陋室
心存世事,风物格行,顾叔时不读死书

可儿:两人物选取的都很切合。一言书院虽陋不陋。一作规诫。但结构语序如再做调整,会更好。
作者: 弱水    时间: 2010-3-21 22:13
{:5_157:} 可儿老师好!余虽不敏,亦来蹭课,给您添麻烦啦~

若竹西为一书院,坐落在青山秀水之中,请为“竹西书院”拟一联:
(一)竹西,竹西
此竹西非彼竹西,那桥、那月、那人,惆怅借箫声难寄;
觅书馆恰见书馆,崇德、崇贤、崇艺,声名隔网络不虚。
彼竹西:姜夔《扬州慢》中的“淮左名都,竹西佳处”。

可儿:上联很诗意,但离书院主旨太远。下联,第一分句大概为和上句对仗,但显然是句废言。后面已旁眼观书院,颂扬之意,亦可。

(二)竹西印象
一帘勾起,观东篱菊赏西厢竹,蓬门名士无南北;
千嶂奔来,蕴伯牙琴思叔齐歌,寰宇知音皆弟兄。

可儿:这联切很多。使笔依然很诗意,且情致翩翩。

(三)竹西书院
身立一竿竹;
学通万本书。
院居胜地,四牖清风描八怪;
席对良师,一竿秀竹立多徒 。

可儿:八怪虽切书院地,但却非书院主旨,若换与书院,学问等有关的会更好。下联不错

高情逸致,廿四桥边开一脉;
吟风弄月,百千声里步九霄。

可儿:清简,但单薄。
作者: 曰游四海    时间: 2010-3-21 23:08
把小葱师姐的好联给忘了,表要打我啊~~~~~~···
竹西书院
邻西湖未远. 隐幽竹而无车马,尘氛不扰,天为读书留净地
溯江左历来,先梅花后至广陵,学脉相承,复开格调领清标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——  漂亮的小葱
作者: 小葱    时间: 2010-3-22 10:29
四海你真是迷糊啊~~我的已经收在里面的,只不过你没写名字而已,哈哈
作者: 小葱    时间: 2010-3-22 10:30
这些人都疯了,写那么多,师傅辛苦,奉茶
作者: 味道江南    时间: 2010-3-22 16:08
四海你真是迷糊啊~~我的已经收在里面的,只不过你没写名字而已,哈哈
小葱 发表于 2010-3-22 10:29

不对,我想是不是四海把我献花的兰心和小葱的两联当成我的联啦~~
哈哈~~

这次写的好多哦,师傅辛苦啦~~:hug:
作者: 曰游四海    时间: 2010-3-22 16:22
貌似四海又喝高了{:5_129:}
作者: 紫玉飞烟    时间: 2010-3-23 09:11
竹西人太强大
不敢提拙笔
然一直心仰竹西
只是写我心中竹西耳

风物集江南,遑论此四壁云山,一庭水月,赏心幽境钟斯处;
词章呈异彩,何必羡易安风骨,苏子才情,射斗文光出竹西。

可儿:亦是题书院的正法,颂扬之语。上赞景,下赞书院。缺点是联语都熟滑。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3-23 17:17
嘘,擦把汗,规定下次作业不得超过两联

到月底这段时间不布置作业了,大家自己看书,练习。下月初再布置新作业。
作者: 274975048    时间: 2010-3-23 17:29

作者: 小葱    时间: 2010-3-23 19:03
师傅辛苦啦~~~
超过两联的人留下来打扫门庭哈
作者: 味道江南    时间: 2010-3-23 19:32
师傅~~~

传师姐谕:除味道以外超过两联的都去打扫门庭哈~{:5_177:}
作者: 弱水    时间: 2010-3-23 20:55
可儿辛苦了!

弱弱地问一下:打扫门庭是啥意思涅?
作者: 日游四海    时间: 2010-3-23 22:05
就是下一次作业,你来整理帖子{:5_176:}
作者: 素手撷香    时间: 2010-3-23 23:31
谢谢师父的点评,辛苦了
作者: 宴雪孤城    时间: 2010-3-25 20:57
狂汗~~就我写不出
师父辛苦了,学习师父的教诲和各位同门的好联
作者: 弱水    时间: 2010-3-29 19:17
就是下一次作业,你来整理帖子{:5_176:}
日游四海 发表于 2010-3-23 22:05


哦``````
作者: 小葱    时间: 2010-3-29 19:24
代小宝发帖:
竹西书院
杯时酌二分月色以怡,携桥边红药,竹外桃花,品杜樊川曾言之妙。
笔休教千古文章而羁,宜一出明清,不论魏晋,开吴恭亨未猎之奇。
小宝说现在天天在外,风吹日晒的,想念师傅
另,说盼望着师傅给他头上来俩砖头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3-31 09:47
也问小宝好,先忙生意了,闲了就回来看看,我们也想你呢:)
作者: 可儿    时间: 2010-3-31 10:00
竹西书院
杯时酌二分月色以怡,携桥边红药,竹外桃花,品杜樊川曾言之妙。
笔休教千古文章而羁,宜一出明清,不论魏晋,开吴恭亨未猎之奇。

这种民国联风。也就是散文句式多,我蛮喜欢这种句式,常常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,而且节奏点的多变,一改惯常的两两节点,而显得长短起伏抑扬顿挫,兼有词韵文韵。但这种句式的缺点是,凝练不够,用得不好,会让人有啰嗦之感。
小宝这联第一分句就是用的不好,啰嗦。结句不错。可见不管什么句式,好坏只在你如何用。

杯时酌二分月色,携桥边红药,竹外桃花,品杜樊川曾言之妙。
笔休羁千古文章,宜一出明清,不论魏晋,开吴恭亨未猎之奇。

这样是不是干净得多?

回到对联本身,小宝的对联总是立意稳切,文字清新。这联和前几个他们一样,由景到议,也算是正宗的题署类手法,
作者: 轻轻若尘    时间: 2010-4-1 11:32
可儿老师辛苦,学习了。




欢迎光临 联都网 (http://www.china-liandu.com.cn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